10人获评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工匠”,平均年龄41.7岁
近日,10名科技人才收到了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工匠”荣誉证书和奖金。这是继2018年以来,中关村科学城总工会第二次评选“创新工匠”。相较上一届,这一届入选人才更加年轻化,平均年龄41.7岁。
“创新不只是从A到B,‘老药新用’、坚持把A做到极致就是一种创新。”获评本届“创新工匠”的陈昶说。
陈昶领奖。中关村科学城总工会供图
陈昶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保绿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1993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期从事植保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推广体系构建、成果产业化,成功转化上市我国首个凭借自主知识产权走出国门的创制型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阿泰灵,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5项。“国家需要什么就做什么,人民渴盼什么就干什么”是陈昶的创新创业初心。
“‘阿泰灵’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破了中国农药一直处于购买者、仿制者的境地。让国外企业掏钱来买,而且买的只是海外代理权,我非常自豪。”陈昶说。
据统计,10名“创新工匠”中,算法工程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等占比80%,硕士以上(含)学历占比70%,女性占比20%。更加年轻化,平均年龄41.7岁,“80后”超过一半,最年轻的34岁。平均工作年限为17.9年,表明高质量技术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
10名“创新工匠”拥有各项专利、软著217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荣誉15项。涵盖领域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60%),制造业(占比20%),农业(占比1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10%)。从北京市重点引导和支持的产业来看,软件和信息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占比60%,科技服务占比20%,人工智能占比10%,节能环保占比10%。
从科创成果来看,既有面向产业重大需求且具有实用性和技术价值的项目,也有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如高速数据总线和测控领域的开拓者彭时涛及团队,为C919大飞机的众多子系统地面联合验证提供基于时隙交换的多功能航电信号实时远程传输系统,打破波音和空客公司的技术垄断。在软件和信息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要领域,涌现出人脸识别算法开发和产品化、通信指挥调度、科技金融和区块链核心技术、零磁屏蔽技术、密码安全传输技术、测试自动化技术等多个优秀成果。还有致力于粮食安全和绿色防控生物技术、烟气深度净化的科技创新,为加强环境治理、打造绿水青山提供科技支撑。
据了解,中关村科学城总工会连续6年开展“工匠精神”研讨系列活动。以职工论文为理论支撑,本届“创新工匠”评价标准由3名劳动关系领域专家参与构建,覆盖实际贡献、工匠精神、个人品德、人才认定4个基本维度和15个具体方面。具有对科技创新的真挚热情、具有对研发投入的执着坚毅、具有对创新创业的百折不挠、具有对崇高成就感的极致追求是“创新工匠”的精神写照。
另据了解,首届5名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工匠”自2018年获评后,又相继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劳动奖章、首都最美劳动者、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第一届海淀工匠等荣誉。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