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质替代应用及生物安全四大重点领域优先发力,生物农药继续迎来发展利好。
《规划》提出,要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消费更高层次的新期待。着眼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适应日益多元的营养健康食物等消费需求,重点围绕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方向,推出一批新一代农业生物产品,建立生物农业示范推广体系,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产业体系,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居民消费升级和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北京中保绿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昶表示,《规划》的发布有利于生物农药的科学健康发展,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中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从“被动防御”到“主动保障”等,都与生物农药的作用原理高度吻合,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相一致,生物农药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更新更好的环境。《规划》还提出,要推动生物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绿色农业,开发农业废弃物生物制剂、天然农业生物药物、精准多靶标生物农药、土壤改良生物制品等农业制品。陈昶认为,应科学评价生物农药应有的作用,并在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中发挥出实质效果,在绿色防控、食品安全方面发挥更多作用。在中国,生物农药的发展已被多次写入国家级规划。在今年《“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农药产业发展各环节,支持生物农药等绿色农药研发登记,推广绿色生产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支持发展高效低风险新型化学农药,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同时在中西部重点培育一批生物农药优势企业和绿色农药制剂加工企业。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吴学民教授的预估,全球生物农药所占农药比例不到15%,中国可能更低一些,但是生物农药正在以平均年复合增长率15%-18%的速度领跑植保市场。生物农药具有靶向专一、对环境友好等特点,但是也有其弱点,比如药效缓慢、有效活性提取难度大、药性不稳定等。对此,吴学民表示,中国生物农药研发与国外的差距不是特别明显,我们更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有很多生物农药的应用效果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制剂研发差距相对更大,因此,要根据生物农药自身特点设计制剂剂型,提高界面性能、渗透性能、优势种群在自然环境中存活的性能,以及解决生物农药在喷洒过程中不受损失的性能。吴学民进一步表示,生物农药有自身的应用场景及特点,环境安全性优势突出,比如有机农业和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的地区,生物农药是主要选择,但是保证粮食安全如果依靠生物农药是不够的。加上从研发角度,选择高活性生物药剂是基本主线,但是实现的难度确实比较大。因此,生物农药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但还需要客观评价,用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和应用好生物农药。中国生物农药的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是国家及各地政府针对生物农药在战略指导、研发支持、缩短登记、补贴、示范先行等多项措施方面鼓励发展。对此,陈昶也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政府与行业管理部门应积极落实“放、管、服”,支持生物农药的发展;二是《规划》提出“以健康为中心”,就应把作物健康作为评价指标,而不能仅仅依据“药效报告”;三是要积极宣传和科普生物农药,特别是抓住关键的“最后一公里”,打通渠道屏障,指导种植户科学使用生物农药。
来源:农资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