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果标志着农药领域首次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闭环,成为领域内的成功典范。
从理论到实践,从微观到宏观,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一种新型的靶向几丁质生物学过程的绿色农药创制模式,于9月3日举行签约仪式,正式实现成果转化,并即将投入生产实践。
这一成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杨青团队研发,突破了长期以来全球绿色安全农药研发的瓶颈,标志着绿色农药创制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
几丁质,病虫害的软肋
几丁质,俗称甲壳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氨基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节肢动物等生物体中。它构成了虾、蟹、昆虫等节肢动物的外壳,以及一些真菌的细胞壁。自十九世纪初被发现以来,几丁质在工业、医疗和化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布料、隐形眼镜、人工皮肤等。
在农业科学中,几丁质也是重点研究对象。杨青教授指出,几丁质是许多农业害虫和病菌体内的关键组成部分,且与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密切相关。由于几丁质不存在于人类、脊椎动物和植物中,自20世纪70年代起,靶向几丁质生物学过程的农药就被视为理想安全的绿色农药。然而,由于基础研究进展缓慢,相关农药的创制一直受限。
杨青教授及其团队在过去十五年中,对几丁质的生物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几丁质的生物合成和组装机制,并提出了几丁质修饰酶作为抗真菌剂开发的靶标。团队还阐明了昆虫表皮几丁质水解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自然》《自然·通信》《自然·微生物》等国际顶级期刊,揭示了植物病原菌几丁质的生物代谢过程及靶向抑制机制。这些理论突破为开发靶向病虫害几丁质相关生物过程的绿色农药奠定了核心基础。
新产品,即将走上市场
随着研究难关的攻克,理论的实际应用也日渐临近。杨青教授介绍,此次转化的真菌几丁质脱乙酰基酶抑制剂具备高效、高生物安全性和环境友好等显著特点,可以有效防治多种主要作物的真菌病害。作为全球首个针对几丁质生物学过程的原创性生物农药分子,该成果标志着农药领域首次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闭环,成为领域内的成功典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表示,杨青教授团队的重大成果是原始理论创新到农药产业化的关键跨越。一是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该成果为农药创制提供了重要的颠覆性新靶标,靶向筛选发现了新农药分子,是生物化学农药、植保学科、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二是从科学研究角度看,杨青团队潜心十余年开展几丁质相关生物学研究,实现了从靶标发现到农药分子创制的闭环,为新农药研究提供了重要范例。三是在产业转化方面,建议在农药制造、制剂创新过程中使用更为前沿的绿色生产技术,实现产业升级。
从理论到实践,从论文到产品,成果转化是科技变成生产力的关键一环,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孙坦表示,成果转化的源头来自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此次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展示了从基础理论突破到成果转化的完整路径。
新闻链接: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25433913168393.html?shareuser=156957615812040